close

 

  1. 上映時間: 2004 年 6 月 17 日 (瑞士)

        這部影片是“愛在黎明破曉時”的續集,一樣的男女主角,但影片跟現實時間一樣過了九年,男生已經結婚當了作家,還到了巴黎為自己的書宣傳,書的內容就是寫關於他和女生那天的邂逅,而女生也就在這間書店遇見他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影片九十分鐘維持上一集的風格,全都是兩人走路談話,充滿兩性睿智的話題包含了宗教、政治、人生,以及他們過去的邂逅、書、最近好嗎。對話式的電影對白可以說是非常困難的,必須去除掉生活中一些無意義的對話,留下精華中的精華,但又不能顯得太過刻意,這些精華還必須處理的很生活化,這就是本部片厲害之處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其實人是很容易說謊的,或者說很容易武裝自己,也可說是為了不傷害他人,而說些謊言,這也是本片對話中一直可以看見的技巧,例如男生一開始故意假裝沒去維也納,即使後來承認去了,也對女生沒前來赴約感到不在意,但到最後男生還是抱怨了;女生一開始聽到男生結婚生子了,也沒特別說什麼,直後到來才產生醋意並嫉妒。

 

        這就是人們語言互動的哲學,甜蜜的糖衣裡裝的是苦澀的種子,兩人互相坦白後才能更進一步整理彼此的想法。

  

 

以下是片段分析

  

        兩人互相討論猜想對方這些年在想什麼,以及沒成功的維也納之行,這段談話代替了觀眾間的討論

 

        對男生來說,做愛的回憶會讓他們記得,但對女生來說,生死更會讓他們留下印象

 

        談到回憶其實是會改變的,隨時每次不停的回想,都會潛意思的變動,女生說小時候母親叮嚀他回家路上小心怪伯伯,他多年後的回憶,竟是那些怪伯伯的怪異想像,有時回憶清晰的部分反而是當時的想像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男生聽到女生有男友了,便開始想裝的毫不在意,例如男生就躺在樓梯扶把上往下滑。或者是現實中有人喜歡假裝在投空氣籃球。

 

        雖然是男生和女生的故事,有男女思想之別的碰撞,但其實也是美國和法國的思想碰撞,大家映像中的美國就如男人一般的陽光、冒險犯難、講究實際,法國就如同女人一般的充滿不安、浪漫,以及想要改變的革命態度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在船上兩人漸漸表露出當初的悔意,女生只在乎曾經擁有過,而他很理性的告訴自己,那天與男生的關係只是削縱即逝的,但男生卻不這麼認為,男生一直在放心裡,他多麼希望能與這位夢想中的女生共續前緣。問題又回到當初為什麼不交換電話號碼,但此刻雙方仍然堅持一樣的想法,因為女生認為短暫的戀情,才會刻苦銘心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男生其實內心還是衝動的,衝動的核心還是以性本能為出發,但女生卻認為這種力量不會長久,並以精神科醫師朋友的舉例為証,還以會得動脈腫瘤開玩笑,但男生卻說我很樂意接受,以玩笑話包裝內心話來回應女生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女生認為男生對自己愛情的想像都過於浪漫,但其實女生才是真正浪漫的,但礙于他不安憂慮的心理因素,所以她只能告訴自己,千萬別掉進去甜蜜的圈套,以免畫地自限。但最後說著說著,女主角開始崩潰,因為她就是如此的克制自己,才會讓自己錯過這麼多美好的機會,甚至連和男生的那一天浪漫也是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最後男女終於吵架了,故事產生了高潮,因為女生終於把心裡話說出來了,就是男生居然帶著已婚的身份,還來巴黎找女生,再次傷了不再相信愛情的女生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V... 的頭像
    V...

    V先生的 《 電影筆記 》

    V...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