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undefined

 

         第二次看這部電影,是在台北電影節的中山堂。仍然許多畫面讓我銘記在心,認為台灣就屬於這部片最具道地的鄉土味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 我認為高捷帶兩個小朋友在身邊,只是為了突顯自己大哥的樣子,因為阿扁和小麻花實在沒啥實質的功能,最大的功能就是高捷隨身都帶著人,看似比較有派頭而已,或許這就是黑道的眉角

 

         關於眉角方面,片中也非常的寫實呈現,我非常喜歡這些寫實的描寫黑道的互動,例如最後喜哥和堂哥談判,中間還必須有一位議員,這個議員非常具有重要性,這個議員最主要的功能並不是出來化解糾紛的,他的功能在於,堂哥是看在議員的面子上才來面會,同時也是看在議員的面子上才決定要放了高捷和阿扁,而不是出於原諒對方。我認為這個環節的功能性就是給對方台階下,這個環節非常的重要,因為黑道極重視面子,希望對方尊敬自己,如果今天隨隨便便就放了一個對自己有生命威脅的人,那消息傳出去,道上豈不是說自己婦人之仁?不然想想另一個狀況,如果堂哥不放人,那事情其實也很難解決落幕,所以有議員的出現,讓雙方都有台階下,的確是兩全其美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 我最喜歡阿扁回老家討錢,卻被堂哥叫到外面問話,隨後被打倒在地上的那一場,至始至終都一顆鏡頭,而伯父站在門內窺視的樣子,讓人覺得屋內屋外都有戲,層次感十足。而且侯孝賢的電影只要有圍毆打架的戲,就會有人在旁圍觀,觀眾此刻就像參與了圍觀的群眾一樣,非常寫實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這部片大量使用了屋內走到屋外的運鏡,這在曝光上是不好掌控的,畢竟屋外屋內光線亮度差別很大,如果要平衡就必須等天光或者加強屋內光線。但在這部片看起來,攝影沒有強制要讓屋內和屋外的曝光過度平衡,反而是屋內都是曝光不足,以屋外曝光為主的狀態,使得整片呈現昏暗的氛圍,也是符合片中底層陰暗的角色背景氛圍,當然這也讓觀眾容易昏昏欲睡,畢竟畫面和好萊屋那種層次分明的畫面來說,的確很暗沈沒有對比的刺激。

 

侯孝賢喜歡拍一些流動的場景,但人物是靜止的,例如坐火車、騎車,連在洗車機內都可以拍,另外也包含了像是行車記錄器的畫面。這些畫面可以捕捉到人物靜止的一面,而又可以給林強發揮配樂的空間,讓整個聲音及畫面都極具感染力。

 

 

 

流動的背景,靜置的人物

螢幕快照 2017-07-16 上午2.09.42.png

螢幕快照 2017-07-16 上午2.09.47.png

螢幕快照 2017-07-16 上午2.09.51.png

 

林強回家拿錢的片段,伯父在屋內看戲

螢幕快照 2017-07-16 上午2.09.57.png

 

連在車內都沒什麼打燈,整個畫面近乎全暗,只有前擋玻璃的反光是清晰的

螢幕快照 2017-07-16 上午2.10.03.png

 

KTV談判,堂哥表示議員都講話了還能怎樣

螢幕快照 2017-07-16 上午2.10.09.pn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...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